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今年3月,华润电力智慧能源研发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松山湖举行。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在东莞的又一个大项目。就在华润项目开工的前几天,另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平安集团,旗下东莞平安信息科技港项目在东莞的水乡开工建设。
华润集团和平安集团,只是东莞新引进的资本大军中的佼佼者。去年,东莞重大项目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5.1亿元,同比增长13%,分别快于全国全省10.1和5.8个百分点。
东莞是开放中国的生动缩影。43年前,东莞敢为人先引入大陆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加速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33年前,瑞士雀巢集团远渡重洋来到东莞设立生产基地,成为了第一家落户东莞的世界500强企业,引发了东莞吸引全球投资的热潮,先后有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莞投资获得丰厚回报,其中不乏三星、安世半导体、陆逊梯卡等一批成功精彩的案例,推动东莞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最佳投资地之一。
3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特别圆桌会议”上,东莞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奖”,是此次圆桌会议唯一获奖城市。东莞能突围而出的原因是什么?东莞引进大型跨国企业投资上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东莞日报记者为你解读东莞独家获奖的原因。
2020年9月10日,华为开发者大会在东莞篮球中心开幕
跨国企业在莞“脸谱”
自南沙大桥开通后,东岸终点的东莞市沙田镇让企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今年,世界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之一——德国梅塞尔集团将在沙田启动世界级的单体全液体空分项目建设。这也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的全液体空分项目,建成后日产量预计将达到1200吨。
2016年,梅塞尔就已经将投资的目光锁定东莞,建立了东莞市德力梅塞尔气体有限公司,随后决定投资5亿元建造两座世界级的单体全液体空分工厂。
在东莞,历史最悠久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自瑞士,它有个美丽的名字——雀巢。2018年11月,东莞雀巢有限公司在东莞南城举行了30周年庆典。这家最早来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不仅还“活着”,还“活得很好”——在企业车间,鲜见人影,全自动化设备快速完成配料、检测、装袋等程序,一包包雀巢咖啡运下流水线。
在东莞,最令人瞩目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自中国,它便是华为。去年9月,为期三天的华为开发者大会在东莞闭幕,来自各地的开发者们在东莞充分体验了“黑科技”。2019年,这个受到全球关注的重量级科技大会宣布落地东莞,让东莞受到全球瞩目。之后的这两三年里,活动所在地华为松山湖溪流背坡村(又称“华为欧洲小镇”),也成为不少人朋友圈的热门“打卡点”。
近几年,东莞的大型跨国企业投资项目又扩大了“朋友圈”。2019年3月,位于沙田镇的沃尔玛华南生鲜配送中心落成运营,该项目斥资7亿元人民币,耗时3年,将在中国建立的最大生鲜冷链仓。该项目是当年沃尔玛在中国单笔投资额度最高项目,也是沃尔玛在中国首个定制化设计建造的配送中心。
2019年2月,总投资1.75亿元的英联马利(东莞)食品公司举办开业典礼。该企业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烘焙用食品配料和特种油脂,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4亿元。7月,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正式启动。这是当年新入榜的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在东莞投资的首个产业项目。
无论是历史最悠久的雀巢,还是体量庞大的华为,或是刚刚落子东莞的华润,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大力招商引资、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东莞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拥有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家外资企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800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4%和全省的20%。据不完全统计,从1988年至2020年,东莞共引进了86家世界500强企业,平均每年引进2家。
截至目前,仍在东莞有投资的世界大型跨国企业共有54家,涵盖了电子信息、食品饮料、零售、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包括雀巢、日本京瓷、日本三洋、日本日立、韩国三星、可口可乐、飞利浦电子、美国百事、家乐福、沃尔玛、新加坡丰益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
跨国企业入莞之路
回顾东莞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记者根据市商务局相关数据和《东莞市外经贸志》《东莞对外贸易白皮书》等史料梳理,三波资本潮的更迭过程是清晰可见的:
第一波是1978-2008年,属于积累沉淀阶段。这一阶段,以发展“来料加工”“三来一补”的港台、日韩企业纷纷在莞设立企业,生产产品也从纺织服装、箱包鞋帽等传统产品,逐渐向以IT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转变,企业形式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转变。
这个阶段也有两个发展过程,以1990年引进“彩管厂”为分水岭。1978年从首家“三来一补”开始,那是一个“填补空白”的时代,小而散,历时超过十年;1990年从引进“彩管厂”开始,东莞打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东莞从此有了消化大项目的能力。从1978至2008年,历时三十年,东莞利用外资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东莞于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月,东莞雀巢在南城成立;同年10月,日本东京电气化学工业公司(TDK)也在南城设立了东莞南城新科磁电制品有限公司。1992年,东莞一年之内引进了东莞兴宝化工有限公司(由日本伊藤忠公司投资)、东莞石龙粤龙光学制品厂(由日本京瓷公司投资)和东莞三星电有限公司(由韩国三星投资)。
之后,世界500强企业加速布局东莞。1993年,东莞引进了4家;1994年引进7家;1995年引进8家,许多知名的世界500强企业如麦当劳、华润公司、金霸王、三洋电子、可口可乐、喜威等,都是在那段时间进来东莞。
第二波是2008-2015年,利用外资加速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东莞积极应对美国次贷危机,一方面着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外资企业生产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打破世界经济格局,引发新的产业转移浪潮,东莞乘机引进大资本,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出击。
双剑合璧,全市吸收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新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快速增长,新签港资、台资制造业企业,外资服务业企业项目屡创新高。2015年,全市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双双突破50亿美元大关,为历年之最。
第三波是2016年至今。这一阶段,受到我市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土地资源有限,以及中美经贸摩擦叠加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周边城市在自贸区、综合保税区、土地资源充足等虹吸作用下,我市利用外资进入放缓阶段。东莞近年来招引的金额较大的项目中,仍以内资为主。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特别指出,第三波资本浪潮是一次外资与民资合奏的交响曲。
然而,作为一个外向型城市,外资是东莞招商引资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外商加大投资,东莞去年出台的“稳外贸20条”便提出,对于2020年新增实际外资50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按实际外资金额每100万美元奖励5万元的标准,每家企业最高支持150万元。同时在投资门槛、准入机制等方面给予外资项目相应的倾斜。
记者从市投资促进局了解到,今年东莞将在海外设立驻日本、阿联酋、以色列、德国等经贸代表处,聘请全球四大所、五大行和重点商行业协会等为全球招商顾问,量身订制企业招引方案,推进开展专业化招商。
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三波投资浪潮,大型跨国企业资本大举进入东莞,看起来很热闹,却不免让人心生忧虑:“量”上去了,“质”如何?
40多年来,这些大型跨国企业所处的土地,从一片郊野发展成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他们见证了东莞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直接参与了东莞的改革发展,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据东莞雀巢不完全统计,从1988年至今的31年间,先后5次在东莞追加投资,累计投资7.8亿元。近十年为东莞直接贡献税收40亿元,是东莞外资工业纳税企业第一名。而2009至2018十年间,在咖啡种植、原料采购、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其他产业链配套合作方面,东莞雀巢累计为社会带动和贡献产值160多亿元。
华为对东莞的贡献更无需赘述。自从2005年首次投资落地东莞以来,华为公司已经在松山湖园区先后投资建设了华为机器、华为大学、华为终端、华为研发实验室等项目,在与东莞形成越来越紧密关系的同时,也推动松山湖及周边地区逐步形成软硬件开发齐头并进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而近几年,与之前投资东莞的跨国企业项目不同,来莞的项目不再只聚焦制造业。无论是转身新能源,还是向新材料研发转型,新进来的资本开始集中发力于新技术领域。
华润电力智慧能源研发中心项目聚焦清洁能源与智慧能源产业链研发及孵化,将有力推动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形成一个汇聚创新研发、高端人才资源的平台。
而位于水乡的东莞平安信息科技港项目总投资人民币40亿元,以5G产业为主导,带动相关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经前期招商引资,项目已储备具备规模意向企业共23家,其中产值规模超10亿元3家,5亿-10亿元的7家,1亿-3亿元的13家,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对东莞而言,英联马利(东莞)食品公司的建成与投产有着重要意义。此前,中粮集团、丰益国际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纷纷在麻涌布局粮油产业。英联马利(东莞)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麻涌粮油加工产业链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尖端技术层面拓展,擦亮麻涌“中国粮油物流加工第一镇”招牌。
而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则将聚焦水处理及节能环保、高端电子信息、AI及机器人、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记者从启动活动现场了解到,碧桂园不仅将自身资源注入该项目,还将与她保持密切合作的52家“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众多高校的资源,一并带到园区,形成强大的技术池、资金池和项目池。
巧合的是,上述项目刚好分布在东莞的不同镇区,既有“龙头大哥”松山湖,也有“后起之秀”水乡片区。资本和技术密集的第三波资本潮,带给东莞最直接的机遇即是对各类园(镇)区的刺激作用。这一波资本转移中的很多是东莞产业链缺失项目,抓住这波资本转移是东莞运用增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也是推动园区经济,平衡镇区发展的手段。
蓝天下的东莞市区
为什么投资东莞?
如果说第一波国际资本来东莞投资,是成本导向的话,那么形成第二、第三波浪潮的资本,则是市场导向。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第二波资本浪潮更像是一场全球产业的乾坤大挪移。而第三个阶段,资本仍然偏爱东莞,则是经济回暖后的反弹,也与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新一轮转移有关,更与珠三角一体化下各城市产业分工的大背景有关,同时也是东莞市政府近年来积极的招商政策成果。
为什么纷纷投资东莞?英联马利中国总裁朱学军说出了一个细节:英联马利从打桩到通过东莞FDA审核,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仅用了一年时间。
“我们用1个月的时间拿到了施工许可证,从接触到建设动工仅用时四个半月。”平安集团执行委员、平安建投董事长兼CEO鲁贵卿说。40亿元的大项目仅用四个半月的时间走完流程,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鲁贵卿表示,这就是“东莞速度”。
而东莞雀巢原总经理张浩则回忆雀巢进入东莞的一个“小秘密”:当时,雀巢想在中国寻找一个咖啡种植基地。东莞市政府知道这个消息后,居然不怕麻烦,主动为雀巢打探选址,颇费周折,最终促成雀巢咖啡种植基地在普洱落地。张浩说,这件事,让雀巢的管理层非常感动,让企业看到东莞是真心诚意地为企业着想,帮企业解难。
除了“保姆式”的政府服务,东莞有哪些吸引力?优势是明显的:东莞共有63万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万多家,数量居全国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优质外资项目在莞投资最高可以获得2.5亿元的省市联动奖励。企业开办的整体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大型企业的扩建工程审批最快4天内完成。政商关系健康指教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东莞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奖”,这凸显了东莞的营商环境不仅优越,而且特别适合跨国公司,适合招大引强。正如华润置地华南大区党委书记、总经理蒋慕川在上述华润项目开工仪式上所述,华润看好粤港澳大湾区下“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全新定位与发展前景,于是在2018年9月便与东莞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蒋慕川殷切地希望能发挥华润的自身优势,参与东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春风浩荡满目新,成绩已属过去。回看来莞的第一波与第二波资本浪潮,尽管特点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成本取向,以中小企业为投资主体,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要业态,对东莞没有提出太多的技术需求,东莞提供的服务业态也相对简单,只需解决水、地、电几个基本要素。但第三波浪潮,特别是新兴产业进来后,是本质上的变化。新进项目更强调技术与资本、人才密集。
正如白明所指出,跨国公司过去看重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但现在更加看重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完整性,能不能找得到产业配套,有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科研创新、产业配套等方面向国际水平接轨。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东莞,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和改变。
【相关链接】世界大型跨国企业在莞投资情况表(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