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化
「东莞新闻」

东莞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

时间:2023-08-22 17:52:16 来源:东莞阳光网
【字体: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作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金字招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大湾区科创制造强市。


微信图片_20230822105752.jpg


  骨水泥材料团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个走完全流程、实现成果转移的团队。该团队配套成立的产业化公司已搭建起完整的产品生产线,实现科研成果“瓜熟蒂落”。明年,其核心产品有望走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微信图片_20230822105845.jpg


  中科硅骨(东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方灿良:“目前(国内)同类的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售价非常高,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可以将成本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围内。预计我们的产品上市后,售价低于市场售价的一半。”


微信图片_20230822105813.jpg


  像骨水泥材料团队这样的科技创新“拥抱”成果转化的生动案例,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不断上演。目前,实验室还有6项科研正在对接成果转化,涉及金额9000多万元。作为广东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和重大成果转移转化,东莞支持实验室以灵活的机制提升研发实力,将团队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至产业化公司,同时采取“先奖后投”的方式,助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奔向生产线。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实验室把80%的收益权奖励给科学家团队,实验室保留20%。过去两年我们总融资达到6.6亿,这些项目也有一个比较可观的估值,达到30多亿。”


1690357299373729.jpg


  站上“双万”新起点,东莞举全市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加大对研发平台、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等支持力度,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生态。一系列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东莞加速布局。日前,中科院高能所也传来好消息,其依托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成功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已在市人民医院完成安装调试,预计在2024年年中正式开始人体临床试验,在2024年底正式为癌症患者提供治疗。


1690357427522407.jpg


  ▲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创新(左)向记者介绍BNCT技术

  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创新:“它特别适合于对本身是弥散性的肿瘤,弥散浸润的肿瘤,包括中晚期已经扩散的肿瘤。东莞市给予了长期的支持,给了我们近千亩的科研用地。”

  在“真金白银”提升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同时,东莞还携手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加强和南沙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动发展,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借力中科院常态化合作机制,引进大院大所资源,建立供需对接机制,着力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822110018.png


  目前,东莞已初步搭建起大科学装置、研究型大学、材料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展定位引领下,一项项蓝图正转化为施工图、实景画,全市开创了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科技人才和项目在这里落地扎根。

  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建立一个一流的材料、制备、计算、加工平台,可以为企业服务,也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教学科研服务。”


55555555.jpeg


  当前,东莞正实施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引进更多战略科学家团队和一流科学家、基础研究等高端人才,用3-4年时间引育100万名本科学历人才,着力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这些良好的科创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反哺东莞企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今年,东莞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3%,争取今年推动15个重大科技项目落地产业化,力争今年高企数量突破9500家,“瞪羚”企业培育库规模达到400家。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卓庆:“一方面,我们的大科学装置,特别是散裂中子源二期、阿秒激光,争取在今年能够实现开工落地。另一方面,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上,材料实验室要积极发挥作用,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为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牵线搭桥,以科技创新赋能先进制造。”

  (记者 李玉敏 汤秀芳)


来源:东莞广播电视台    编辑:谭晚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