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从浙出发,进莞精彩!4月19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杭州站)将在杭州举行。届时,东莞将有超200家用人单位带上超8000个就业岗位来到杭州西子湖畔,开启双城人才资源互通的崭新篇章。 即日起,东莞广播电视台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产业篇系列报道,生动展示东莞“8+8+4”产业特色和亮点,邀请更多人才奔赴这场跨越珠江与钱塘江的春日之约。 广东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领域一马当先,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来自广东造。最近,“广东机器人七剑客”的火热出圈,也将东莞工业机器人产业推至聚光灯下。这座国际制造名城,正以智能化转型为引擎,向全球展示其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华丽转身。 全线覆盖!“多边形”产业链显优势 3月24日,在东莞大岭山镇,“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加紧测试一款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该平台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实现了全链条国产化,开放超400个功能接口,将成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工业小脑”。 该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表示,今年,公司近200亩的新生产基地全面投产,满产后机器人年产能将超过6万台。这家被誉为“高端智能装备界多面手”的机器人企业,聚焦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是国内少有的实现全线覆盖的机器人企业。 在东莞机器人产业“大军”中,既有拓斯达这种全面发展的“多边形战士”,也有细分领域的“创新先锋”。 作为柔性压力传感器领域的领军企业,位于松山湖的墨现科技研发的电子皮肤技术,给企业带来了“泼天”的订单。一只机器手,每个手指头上覆盖了100个感应点,这使得机器手具备了高密度且灵敏的触觉,在触碰感知方面达到“仿人手”的水平。 “这是在人形机器人里必不可少的一个部件,可以说带动了我们电子皮肤的发展。我们今年的订单数量,跟去年相比,达到10倍以上的增长。”公司市场总监王鑫说。 工业母机是现代工业的“母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位于厚街镇的广东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上百台自主研发的工业母机“高精度五轴工具磨床”正高效运转。该公司研发的螺纹磨床、内外圆磨床等,解决了人形机器人精密零部件加工难题。 该公司总经理王俊锋表示,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链完善,发展工业机器人优势突出。 与AI技术紧密结合的机器视觉被称为“工业之眼”。OPPO、vivo所在的东莞长安镇,近年来在机器视觉产业蓬勃发展。 在机器视觉领域,东莞已集聚上百家企业,构建起完整的机器视觉产业链条,涵盖上游核心元器件生产制造,以及中下游的设备集成、系统方案支持和终端应用等主要环节,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城、南城和长安。其中,长安镇机器视觉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市的30%,拥有奥普特、宇瞳光学、三姆森等行业 “隐形冠军”。 作为全国装备制造重镇,东莞近年来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应用牵引、技术转化、延链补链等举措,逐步形成涵盖本体制造、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应用等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目前,东莞拥有机器人制造重点企业208家,其中规上企业147家,年营收规模超316亿元,并培育出一批行业标杆,集聚了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2.29万台(套),增长21.7%,占全国4.11%、全省9.27%。 政策推动 “机器人+”规模壮大 近年来,东莞相继出台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等政策文件。 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智能机器人发展动能。同时,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规划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园和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 此外,东莞还积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行动落地。围绕“8+8+4”产业体系,东莞将制定发布新一批《机器人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到场景应用的系统推进工作。 “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东莞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方向。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大力拓展机器人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不断壮大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叠加产业利好消息,关键技术加速突破,上市企业纷纷入局,东莞工业机器人产业热度持续升温。如今,东莞工业机器人出口范围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出口产品类型丰富多样,涵盖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多种工业应用场景的机器人,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多样化需求。据黄埔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东莞市出口工业机器人超5400万元,同比增长99%。 目前,东莞的装备制造业形成了长安五金模具、横沥模具、虎门电子线缆以及松山湖机器人等细分产业发展格局,并在机器视觉、无人自主技术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产业+人才”双向奔赴 装备制造迈向高端智能 “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阶段,东莞企业对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渴求程度持续走高。”广东智通人才连锁集团人力资本研究院院长姜允萍表示,他们新近对东莞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职业供求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一趋势。 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智通研究院采集东莞449家规上企业2024年的招聘数据分析发现,企业已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生态体系,以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数据分析处理工程技术人员等为代表的6类新兴职业群,是该行业典型的职业需求之一。“这些职业虽然占比不高,但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智能制造加速发展,具备新兴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将成为未来企业争夺重点。”姜允萍分析。 东莞参与联合创建的“广深佛莞”智能装备入选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参与的“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公示名单。前不久,位于东莞市谢岗镇的比亚迪项目集中招聘大批员工的消息引起不小关注。该项目主要生产电动总成、驱动电机、控制器、高压线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170亿元。薪资高、环境好,让不少求职者兴奋地高喊:“东莞比亚迪,我来了!” ▲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 东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壮大发展,带来了更多创业就业新机遇。 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出适用不同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用数据训练AI模型,实现对电子产品瑕疵的微米级视觉检测……这些,将是新型人才在东莞的“科幻”工作场景。 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将助推东莞装备制造迈向高端智能,实现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