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138届广交会二期闭幕。临近闭馆时,琶洲展馆内依然人潮涌动。在“品质家居”主题下,51.5万平方米的展区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活美学体验空间,创意新品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参加广交会超过20年了,这回带来20多套新品。”潮州市松发陶瓷有限公司国际销售部袁立介绍,今年公司结合外部趋势研发推出水果类、乡村风格印花陶瓷新品,吸引欧美、中亚等地区采购商前来咨询。
截至10月27日,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到会近24万人,来自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届同期增长6.8%,再创新高。展会的热闹印证了中国制造穿越周期的持久吸引力。海量新品背后也展现出传统外贸企业在市场格局变化中的突围,面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企业不断练内功、拓市场,用创新与设计的“金钥匙”打开新市场大门。

第138届广交会二期现场,采购商在挑选家居用品。
设计创新成“金钥匙”
面对风云变幻,外贸企业如何突围?拒绝“卷价格”,参展企业以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与设计创新实现价值跃升,并以此开拓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下半年全球开启外贸去库存周期。如今,随着海外库存回归合理水平、非美经济体需求回暖,外贸企业已清晰感受到新一轮补库周期来临。
广交会二期展出的陶瓷、家居、日用品等外贸产品,属于传统制造业,受外贸行业备货周期影响格外明显。走进陶瓷产品展区,琳琅满目的新产品透露出外贸企业抢订单的决心。
“过去两届广交会,有采购商透露库存压力大,对新产品的下单动力不强,更多抱着观望态度。这届广交会上,我们明显感受到国外采购商下单意愿更强了,许多老顾客都带来新品订单。”潮州市兴业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桂萍告诉记者。
市场周期转变时,内功扎实的企业起步更快。袁立介绍,公司通过引入机械臂生产技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单条产线仅需个位数工人,显著提升了生产速度与品控稳定性”。这种对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为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开拓新兴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要赢得市场“芳心”,还需要精准洞察需求的“软实力”。
在广交会展馆A区的珠江散步道,米壳设计公司的智能厨房小家电吸引不少采购商驻足:洗地机器人安静穿梭,咖啡机飘散着浓郁香气……一位欧洲采购商轻触微波炉的棕灰色面板,赞叹道:“这种配色让厨房瞬间高级起来。”
“色彩只是表象,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如今的家电不仅是工具,更是家居美学的一部分。”设计师何潮锋说。他举例,为帮助某海外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团队将产品涂装改为更符合东方审美的棕灰色,并调整材质以贴合国内使用习惯,这种基于市场细分的精准设计帮助企业打开销路。
东方美学遇见国际潮流
古朴的草编花瓶、线条流畅的塑藤花架、质感十足的柳编花盆……临沂荣华文创藤饰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多款纯手工创意编织工艺品可应用于花园装饰、室内软装等多个场景。“二期开展首日就收获7万美元订单,我们认为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正是国际市场的需求所在。”展位负责人说。
如果说智能制造与设计创新融合是企业练就的内功,文化自信则成为他们走向世界舞台的独特气质。东方美学与国际潮流碰撞融合,“国潮”正成为中国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名片。
在广东昌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展位,蓝白相间的青花瓷不再是古老的样式,它们或配以水晶杯盖,或绘就异域纹样,别具匠心。设计总监丘汉松是一位从业三十余年的老师傅,“我们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审美巧妙融合,目前产品已远销土耳其、美国、中东等地。”
广交会不仅是一个商贸平台,更是一个中国向世界展示魅力与文化自信的窗口。从开幕时振奋人心的醒狮表演,到展馆内用流利中文与参展商交流的外国采购商,再到将中国元素与国际潮流巧妙融合的产品……“国潮”风从广交会吹到全球市场。
在箱包展区,广州市谷希欧皮具有限公司展出的清明上河图箱包系列格外醒目,其将西方时尚廓形与中国风纹样完美结合的设计,不断吸引采购商咨询。一位秘鲁采购商甚至现场架起手机进行直播选品:“看!这个系列是从中国一千年前的古画中汲取灵感,是独一无二的原创设计。”
“新中式在全球影响力正逐渐增强。”展位负责人陈彦荣介绍,“这两年我们持续将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让经典艺术品活起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阳江川页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执设计之笔,绘民族之美”的标语格外醒目。创始人苏志勇手持一套印有56个民族图案的指甲刀,向客商热情推介:“我们要做就做让民族骄傲的设计。”这套耗时一年研发的产品,从民族服饰色调到文化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证,不仅日均接待上百位客商、荣获广交会设计金奖,更让欧美采购商踊跃下单。
“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苏志勇的话道出许多中国参展商的心声。
文字:记者 唐亚冰 唐子湉 魏钰图片:记者 张令 钟志辉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