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东莞科技创新工作迎来“开门红”: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月11消息,2022年12月26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建成后,装置综合性能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多贡献。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
2022年以来,东莞科技创新工作成绩丰硕:R&D投入强度提升至4.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超过9000家,散裂中子源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跻身科创“国家队”,“双万”城市东莞怎样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东莞市科技系统牢记使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夯实先进制造的创新支撑,营造蓬勃生长的科创生态,在新的一年奋力拼经济、开新局。
东莞中心城区
从地方队到“国家队”,东莞科技创新工作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1月4日下午,中国散裂中子源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成功出束。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是国际首台飞行时间多狭缝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该谱仪将应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攻关,覆盖生物、医药、化学、材料、环境、物理等多学科领域研究。
好事成双。1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散裂中子源陈怀灿、殷雯是该论文的共同作者。
中国散裂中子源
中国散裂中子源勇闯创新“无人区”,目前已累计完成8轮开放运行,拥有约4000个注册用户,完成课题800余项,在航空航天、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催生了一批源头创新硕果。
这里的科技创新工作早已不再局限于东莞一隅,而是辐射和影响全国。
肩负着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战略使命,承载着打造“双万”城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引擎的重要期待,东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不遗余力。
海纳百川,壁立千仞,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东莞加速集聚。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工程材料中子衍射谱仪、微小角中子散射谱仪等多条谱仪成功出束,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简称BNCT)实验装置启动首轮实验,支撑基础研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散裂中子源项目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东莞时隔6年再获该项殊荣!东莞还推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争创国家级实验室,多个创新样板工厂的前沿研究成果在东莞孵化落地。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效果图
聚焦前沿,专注源头,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在东莞亮点纷呈。
去年东莞入选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99个,资助经费达3591万元,同比增长35.62%、31.01%。组织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粤莞联合基金项目1236项。国家、省基础研究项目数量和金额均创新高。
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东莞元素、东莞贡献。
“嫦娥七号”要去月球找水,中国散裂中子源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22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团队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束流线上开展了“嫦娥七号”重要载荷——“中子伽马谱仪”的中子标定实验,该载荷将用于获得月表的水分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前不久,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结果公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牵头及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达10项,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纳米前沿等多个重点领域开展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珠江东岸、松山湖畔,东莞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求索,从不曾停息!
浇筑科技创新的活水到产业沃土上,结出高新技术产业的硕果,是东莞久久为功的事业。
1月14日,第一届大湾区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峰会在松山湖高新区举行,包括深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11家新能源相关企业进行意向签约。之后,这些企业将于松山湖增资扩产,建设研发中心,打造全链条式的创新生态。
第一届大湾区新能源创新生态建设峰会
不只是新能源,近年来,东莞深挖原有优势产业,抢抓新兴产业风口,在新一代显示技术、机器视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领域都有所建树。光生物医药领域,2022年东莞便成功引进联辉药业、诺威利华等17个项目,推动华萃生物在松山湖建设CRO服务平台,并挂牌了5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园,力度之强,动作之密集,足见东莞立起产业新柱的决心。
企业是构成科技创新链条的关键一环,上可链接高校研究院等创新资源,下可触及市场脉搏动态。东莞持续不断为企业注入活力,使之茁壮成长。
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东莞成立专家服务团,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家辅导,使高企数量再次刷新成绩,2022年全市高企总量将达到9000家以上。
越来越多的莞企用高新技术打开市场,实现跨越——主营业务为航空航天真空仓设备的广东宏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是广东省2022年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不久前,该公司向德国出货一台售价1800多万元的外太空模拟试验舱,实现公司营收成倍增长。公司董事长赵昌勤表示:“采购如此高精尖的试验装备,除了价格优势外,我们的技术和工艺也得到了认可。企业的未来一定系于高新技术。”
产业竞争的战场上,谁能啃下核心技术这块“硬骨头”,谁就能取胜。
东莞vivo智慧终端总部
拥有广阔制造业土壤的东莞,对数字化的需求正与日俱增,正如观察人士所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为此,东莞全力推进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在优质软企落地、人才培育等方面做出探索——截至2022年12月,东莞累计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5165家;推动东莞理工学院华为工业软件学院开设“工业软件实验班”“工业软件本科班”,不断夯实高水平制造业根基。
用心求实效,频频出硬招,是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出新路的责任担当!
“是人才,进莞来”,这是一句在东莞深入人心的口号。据统计,截至去年7月,东莞人才总量超282.9万,高层次人才超20.5万。
口号的背后,是东莞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长、实现抱负。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打造“渊深”“林茂”的好环境,才能发挥人才政策的磁场效应。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让人才“心有所向”。
去年来,东莞推进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建设,招引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声学孵化场地等13个优质科技项目入驻,签约项目41家。推进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揭牌成立松山湖声学孵化中心的声学实验室、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
从人才公寓到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办公,只需要步行几分钟。室内全自主无人艇机身、远程操控台、产品核心部件等有序陈列,户外绿意盎然、空气清新,诠释“科技与山水一色”。
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豚智能”)是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首批入驻项目之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还能更好地融入社区的创新创业氛围,精准对接客户资源。”小豚智能创始人、总经理耿涛说。社区提供的办公场所更加宽敞,第一年免租,第二第三年租金减半。“团队‘毕业’后,我们有很多选择,最终还是继续留在松山湖。”
营造干事创业的引才磁场,让人才“心有所归”。
东莞化身伯乐,聚焦科技创新主战场,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四年前,余旸回国创业,作为创始人之一在东莞成立了先知大数据,时至今日,他依旧认为这是一个“明智而幸运”的选择。余旸表示,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工业链条齐全,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较大。城市年轻充满活力,有着亲密且清廉的政商关系,而且文化积淀深厚,足够包容,创业类的科技企业能有较充分的试错空间。如今,先知大数据在东莞深深扎根,收获亮眼成绩。
2022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上,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揭牌
推出真金白银和优质服务,让人才“心有所安”。
去年来,东莞出台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构建“1+1+28”人才政策体系;梯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建有11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3700家。
282.9万人才活跃东莞科创生态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创无界,生生不息;人才济济,乃成大业。“双万”东莞拼经济开新局的科创故事,还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