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数字变革创新峰会在济南开幕,在数字化城市治理专题论坛,东莞、深圳成为广东代表城市作经验分享。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发布,东莞与上海、杭州等10个城市荣登“区域壁垒破除”榜单。
东莞经验频繁亮相。电子证照应用、数据共享、村级证明事项标准化等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获国办肯定推广,连续两年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市民服务中心获全省“标杆大厅”,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连续四年被人民网评为“民心汇聚单位”。
今年,东莞拟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务求破解营商环境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营商环境对标一线城市,东莞很迫切,更讲实干。
“通办”升级
全域标准化便利化
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办理时长从3个月压减至最快50分钟;国内首创公安业务“一窗通办”,收件时长缩减69%,办事等候时长缩减57%……
8日下午,第十七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现场,东莞营商环境改革成果“闪亮登场”。据悉,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领域的重要标志性活动。
8日下午,在数字化城市治理专题论坛,东莞与深圳成为广东唯二发言城市“登台”作经验分享。
跻身“万亿俱乐部”、特大城市,东莞却是队列中的“特殊成员”。
GDP超万亿、人口超千万、经营主体超160万,却是不设区县、下设35个镇街(园区)的“直筒子市”。以“镇”管理庞大的经济和人口,如何缓解基层服务的极大压力?
扁平化、分散化痛点,靠数字化破局。2019年以来,东莞按照“集约共享、协同共治、开放共赢”规划理念,全面启动数字政府三年行动计划。经过三年多建设,统筹集约、市镇联动的建设模式基本成形,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快迈向湾区政务服务引领者。
“最大的感受是简单。全程不需要一张纸,在网上提交到申请完,不到半个钟,很快就审批通过。”去年10月,潮港古(东莞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煖坦笑言,手上拿着的是全国第一张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发出的港资企业营业执照,“太赞了!”
东莞颁发了全国首张通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发出的港资企业营业执照。
这意味着,香港投资者在莞投资兴业正式进入“1小时办事圈”,也标志着东莞“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东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115项,“视频办”服务124项,“全市通办”事项1284项,“湾区通办”1316项,“跨省通办”1500项。
从“CBD地标”市民服务中心,到遍布镇街的政务大厅、超2000台自助终端,“10分钟政务服务圈”已在无形中成为百姓办事的“默认状态”。
今年,东莞政务服务的关键词从“全域标准化”变为“全城便利化”,不仅要全市收审标准统一、线上线下办理一致,还要重点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100个投资项目服务直达、100个高频事项村级可办、100个网办事项好办易办。“通办”升级,方兴未艾。
壁垒破除
企业“新陈代谢”提速
4月3日,《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下称《报告》)观测报道直辖市、省会城市及GDP超过万亿元的经济活跃城市等,发布“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其中,东莞上榜“区域壁垒破除”十强城市。
据了解,《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设立市场机制改革、区域壁垒破除等六大观测维度,覆盖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的10个方面重点任务、101项具体改革事项。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担当,东莞前拥深圳、香港,背靠广州,接受着三大国际都市的辐射带动。作为“走廊”“桥梁”,自然肩负着破除区域壁垒的重要任务。
一直以来,东莞坚持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深入推进“一照多址”“一照通行”、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等改革,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
近年来,东莞发力经营主体证照服务效率,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实现商事登记“非接触”“无纸化”“零跑动”,刷新企业开办、退出的便利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企业开办,半天拿证。不仅“即报即办”“一照通行”,还实现商事登记、税务、社保、公章等业务“一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以数据共享打破行政壁垒。
企业退出,一网通办。建成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优化注销流程、引导逐项或合并办理,形成企业退出申请“一张表”,促进企业“新陈代谢”,破解经营主体“退出难”。
企业诉求,畅通直达。去年以来,12345热线完成扩容提质,接通率提升至90%以上,办理提速近70%。其中,热线着重打造企业市长直通车平台,为近500家重点企业开通诉求直达渠道。同时设立了营商环境专线,覆盖全市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诉求服务,探索开展“送政策上门”。据统计,专线受理诉求约27.6万件,解决率96.3%,满意度98.3%。
立法保障
营商环境对标广深
今年,东莞发布2023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打造与广深一体的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在审批事项、办事流程、服务效率等方面全面对标广深先进做法。
上个月,东莞就《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文件提出,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支撑,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10分钟政务服务圈”“电子证照”“不动产登记”等工作被再次“划重点”,同时出现了“部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企业数据画像”“数据开发应用场景建设”等与数据要素息息相关的新说法。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
据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加快完善数据共享协同机制,推广应用“一网共享”平台,建立全市统一数据资源目录,通过数据共享、流通和利用,最大程度支撑业务改革、流程再造、模式创新。
【记者】陈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