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承办的2025年东莞“海智计划”海智项目对接会(港澳专场)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莞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为主题,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吸引了来自港澳地区的多个高科技项目团队与东莞本土企业、投资机构及科研院所代表共70余人参与。
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邬新国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心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果。作为市科技局支持组建的市级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中心已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50多家创新机构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入库数百个优质科技项目,搭建17个跨境合作平台,举办超百场科技交流活动。特别是在粤港澳合作方面,中心近年来推荐了约160项优质港澳项目参加“松湖杯”“创客广东”等创新创业大赛,并成功推动6个港澳高科技项目在东莞落地产业化。邬新国强调,本次对接活动是推动跨境技术融合、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的重要实践,中心将持续为莞港澳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平台支撑。
活动内容聚焦实效,紧扣科创企业发展需求。路演环节,企业代表围绕核心技术突破、创新商业模式、融资阶段与对接需求等进行深入介绍。速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小锐展示了全球首创的“超低电压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该材料通过局域结构钉扎技术,成功破解富锂锰基正极长期存在的电压衰减难题,容量超过280mAh/g,循环300周后电压衰减小于0.5mV,特别适用于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及高能量密度消费电子场景。该项目由香港城市大学刘奇教授领衔,团队已申请12项发明专利,建成300吨级中试产线,并已向CATL、ATL等行业龙头企业送样,正积极推进千吨级量产布局。
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CEO唐子杰则介绍了“高安全大倍率锌基电池”项目。该电池采用水系锌离子体系,具备本征安全、环保易回收、高功率密度等优势,循环寿命超过2万次,在-40℃低温环境下仍可保持90%容量,支持5分钟快速充电。唐子杰表示,“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UPS备用电源、通信基站、石油化工等高安全需求场景,并已形成全系列UPS产品线,获得多项国际认证与专利。”
不少投资机构则针对技术优势、应用场景、市场前景、财务规划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提问,并从投资角度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现场交流互动氛围浓厚。
此前,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获评“广东省科协海智计划工作站”优秀站点、市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运营评价A级,成功入选“科创中国”—“科创广东”(地市)服务中心,发起成立“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实体运营机构和“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成立“东莞市外国友人俱乐部”和“东莞清华校友之家”;引进多位境外专家人才,举办和组织了中国东莞城市推介交流活动(俄罗斯莫斯科站)、中国(东莞)- 英国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访日交流团赴日本开展科技考察活动、外国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元宵交流活动、东莞海智科技人才及社团考察交流活动、东城莞港澳台侨青年学习交流活动等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
文字:周子怡图片:受访单位提供编辑:张东昌